为什么绝大部分人的听力损失是从高频开始的?
时间:2020-05-24 点击: 次 来源:乾耳听力 作者:曹大夫
在平时的验配中,乾耳听力师发现很多患者在测完听力后,从听力图上看的听力损失大多都是高频较重,这是什么原因呢?由青岛助听器连锁验配中心乾耳听力师带您了解一下:
频率越高的区域越容易受到损伤是由很多客观因素决定的。主要与外耳道的自然共振效应、耳蜗的解剖结构和听神经的分布有关。
1.外耳道的自然共振效应
外耳的漏斗状结构和弯曲“S”型耳道,此结构使得外界的声学物理发生了变化。从人类的耳廓及耳道对不同频率段的声音增益变化可以看出,在频率为2kHz-4kHz范围内的,外耳道对声音的增益最大,可在鼓膜处放大10-15dB。研究表明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常常位于噪声频率之上的一倍频程处。外耳道自然共振峰为2kHz-4kHz,故最容易导致4kHz-6kHz频率范围内听力损失。
2.耳蜗的解剖结构
声音的传播离不开耳蜗。声音从外耳道经听骨链传至内耳前庭窗,悬浮在耳蜗内的基底膜剪切运动引起其上的毛细胞电位变化,传至大脑皮层感受声音,耳蜗的外形似蜗牛,呈螺旋状。耳蜗基底膜上不同区域感受不同频率的声音,高频声引起的最大振幅部位在蜗底靠近前庭窗处,低频最大振幅靠近蜗顶,中频在中间部分发生共振。声音从高频到低频的传播途径均需经底部基底膜的振动,即高频段的基底膜相对容易疲劳,同时耳蜗底周基底膜毛细胞含有比顶端毛细胞更低的抗氧化酶,故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药物出现的听力损失都为陡降型听力曲线。
3.听神经的分布
听神经的外层由来自蜗底的神经组成,传送高频音;中心部由来自蜗顶,传送低频音的神经组成。外伤、缺血、缺氧等理化环境的变化,都会最先影响来自高频的外层神经。
综上所述,我们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很多听力损失都是先从高频开始了。人类的各器官功能取决于其生理结构,高频陡降型听力损失最为常见,这种听力损失的患者在临床表现为小声听不见,大声吵得慌;近距离说话还可以,远距离说听不清;安静环境下言语辨别还可以,嘈杂环境下听不清。青岛助听器连锁验配中心乾耳听力师建议这种听力损失患者尽早选配助听器,延缓听觉功能的快速衰退,提高大脑的分辨力。
下一篇:助听器配戴后如何掌握听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