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里的这个细节,暴露了哪些信息?
时间:2023-02-12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近期热映的电视剧《狂飙》中,安欣的小徒弟陆寒,给不少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普通家庭的缩影:父亲早逝,先天性听力障碍的母亲吃了不少苦,才把他拉扯长大。而他之所以“话痨“,特别喜欢碎碎念,就是为了让听力不好的母亲安心,知道他一直在……
从听力学角度,陆寒这样不停和母亲说话的方式对吗?为什么听力障碍,还会发展成说不清楚?故事之外,我们又可以做哪些事,帮助自己或家人重新“听见“声音?
这就不得不提到我们大脑的工作机制了。声音在发出以后,会经过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再被听觉皮层感知,翻译成相应的语言。其中有任何一环掉链子,都可能影响声音的传递及理解。

根据陆寒的描述,陆母虽然是先天性听力障碍,应该还能听到一些声音,后天也掌握了一定的言语能力。
由于家庭经济能力有限,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陆母并没有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去进行听力干预。随着年龄增长,她的聆听能力持续退化,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也随之发生老化。
对于听损人群来说,由于能够准确到达大脑的声音有限,大脑长期接受的刺激不足,久而久之,不止言语分辨及感知能力会下降,理解能力也会随之下降,发展成“听到了但听不懂“。
而且,我们的听力与语言能力密切相关。当听损者无法准确地听清自己发出的声音,因此而不爱说、不想说,语言功能也会逐步发生退化。陆母的情况大概就是如此。
可以说,如果不是陆寒多年来坚持不停地和母亲说话,持续给予陆母的听觉中枢尽可能的声音刺激,陆母的实际情况可能会更差。但要是他早点有听力干预的意识,哪怕为母亲选购一副千元档位的助听器佩戴上,陆母的生活质量可能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总之,听力的好坏与我们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放任听力问题发展而不去干涉,影响到的不止是日常的沟通、对话,还会导致摔倒、痴呆、抑郁风险增加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青岛助听器连锁验配中心乾耳听力:当我们下定决心去听力验配中心了解,其实就迈出了坚定的一大步……(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