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儿童佩戴助听器与大脑中枢可塑性的关系?
时间:2019-03-27 点击: 次 来源:乾耳听力 作者:代大夫
青岛儿童助听器验配完成佩戴一段时间后,经常有孩子家长抱怨:“为什么我的孩子戴助听器这么久了,孩子还是不开口说话,教他说话他也不跟着学?”其实如果孩子的助听器选配调试适当,家长一定要坚持每天和孩子多说话,孩子听的多了,词汇累积量便多了。孩子听到的东西越多越丰富,他的听觉中枢就会越发达,会将遇到的事情在大脑中重塑。反之 ,如果孩子经历了长时间的听力缺失,转而依赖视觉沟通,那负责听的听觉中枢将被剥夺而为它用或完全丢失,如被拿去发展视觉了,也称跨通道重组,所以很多失去听力的孩子很擅长画画。
乾耳听力师介绍说,有研究者调查了佩戴助听器儿童的听觉系统可塑性,通过AEP发现这些儿童的诱发反应形态不成熟,而且不成熟的程度几乎与听觉剥夺的年数相同,这说明没有刺激,听觉系统不能完全发育成熟。通过助听器刺激重新导入了声音,重新进入听觉发育过程,说明在听力损失期间听觉系统保留了应变的能力(可塑性)。这一结论和证据也支持了早期干预,即在生命早期进行干预并利用发育期听觉系统可塑性是至关重要的。
助听器和人工耳蜗都是来解决因毛细胞损伤导致的听觉问题。但这也是部分补偿了听觉缺失,成功的听觉康复还取决于中枢听觉系统对于助听设备传递的频谱时域信息的表达和整合能力。重要的频率和时间特性因为外周发生病理变化而被改变,听觉康复不仅牵扯到对外周病理的补偿。助听方式还必须解决听觉剥夺对中枢的影响。听觉剥夺和刺激的关系用俗话说就是“用进废退”。一旦被诊断传导性或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中枢听觉系统就已经进入听觉剥夺相关的重塑过程了。当大脑的生理分布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受到外界有效刺激,它将停滞在某种频率信息编码方式中。
青岛儿童助听器选配后会发生什么呢?首先,声音重新传入先前被“剥夺”的听觉系统,改变频谱和时域信号在中枢听觉系统中的表达方式(即“刺激引导”或“使用相关”的神经可塑性)然后,助听器通过信号处理。修饰输入的声信号,传入中枢听觉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改良信号是“新信号”,因此有可能以新的方式刺激听觉中枢。许多专家相信人能够学习如何在改良信号或改变的频谱时域编码与现存记忆中的声音之间建立相关性,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助听器的选配。就像听觉剥夺改变中枢听觉系统一样,刺激该系统(即再次引入声音)也会导致中枢变化。
上一篇:青岛儿童助听器选择哪种效果好?